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31
- 题名/责任者:
- 来自彼岸/(俄) 亚历山大·赫尔岑著 刘敦健译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 ISBN及定价:
- 978-7-100-16467-2 精装/CNY58.00
- 载体形态项:
- 211页;22cm
- 丛编项:
- 涵芬书坊.第三辑;030
- 个人责任者:
- 赫尔岑 (Герцен, 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1812-1870 著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刘敦健 译
- 学科主题:
- 法国大革命-文集
- 学科主题:
- 社会运动-文集
- 中图法分类号:
- K565.41-53
- 中图法分类号:
- D750.5-53
- 版本附注:
- 本书根据苏联科学院出版社《赫尔岑全集》30卷集之第6卷,莫斯科,1955年版译出
- 相关题名附注:
- 原文题名取自版权页
- 提要文摘附注:
- 这本书是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赫尔岑的世界观以及在那个时期的心路历程:为了摆脱沙皇政府对进步知识分子的严密监视,他1847年到了巴黎,1848年的法国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二月党人宣布成立了共和国,使他很受鼓舞,满心希望空想社会主义也能够实现,但是资产阶级共和派霸占了二月革命的胜利成果,转而向工人发动进攻,巴黎工人于6月举行起义,被政府残酷镇压。目睹了军警的血腥屠杀,他受到极大的震动,“一半的希望、一半的信仰被毁灭了,否定的思想、绝望的思想在脑子里萦回,逐渐根深蒂固。”他发表了一系列“抒情性政论”文章,猛烈抨击法国共和派政府,谴责天主教教会,尖锐地批评了各种社会空想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这本书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这一时期的情绪。这部书试图引起读者思考并引起共鸣——思考永恒的问题:生活和理论、国家—人民—个人、历史发展的途径、信仰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地位。
- 随书光盘: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K565.41-53/1 | 01244672 | 西区3层 | 可借 | |
K565.41-53/1 | 01244673 | 东3层2区 | 可借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