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存书架(0) | 登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76

题名/责任者:
追捕祝融星:爱因斯坦如何摧毁了一颗行星/(美) 托马斯·利文森著 高爽译
出版发行项: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
ISBN及定价:
978-7-5139-2554-9 精装/CNY52.00
载体形态项:
10, 215页:图;22cm
统一题名:
Hunt for vulcan
其它题名:
爱因斯坦如何摧毁了一颗行星
个人责任者:
利文森 (Levenson, Thomas)
个人次要责任者:
高爽
学科主题:
行星-普及读物
中图法分类号:
P185-49
版本附注:
授权银杏树下(北京)图书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责任者附注:
托马斯·利文森 (Thomas Levenson),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科学写作项目的教授和主任。著有《爱因斯坦在柏林》等。
责任者附注:
高爽,德国海德堡大学天文学博士,北京河马星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等。译著《天文之书》等。
书目附注:
有书目 (第205-215页)
提要文摘附注: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在几个世纪的观测中,人们发现水星轨道存在轻微的扰动。这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行星行为有些许偏差。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进行了计算,于1859年提出假设:水星轨道内尚有一颗未被人们发现的行星。他还以罗马神话中火神的名字(Vulcan)为之命名(对应中文译名即“祝融星”)。此后,人们开始疯狂地寻找这颗行星,但除了一位乡间业余天文学家声称目击了它之外,没人能再次证实它的存在。1915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体系构建完成,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解释水星轨道的扰动现象。自此证实: 祝融星并不存在。
使用对象附注:
天文爱好者及相关读者。
随书光盘: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馆藏地 书刊状态
P185-49/1 01486903   西区3层      可借
P185-49/1 01486902   总馆      可借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下面显示的内容
  证件号 条码号 Email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