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存书架(0) | 登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16

题名/责任者:
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美) 罗纳德·S. 伯特著 任敏, 李璐, 林虹译
出版发行项:
上海:格致出版社,2017
ISBN及定价:
978-7-5432-2707-1/CNY52.00
载体形态项:
290页:图;24cm
统一题名:
Structural holes :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其它题名:
竞争的社会结构
个人责任者:
伯特 (Burt, Ronald S.)
个人次要责任者:
任敏
个人次要责任者:
李璐
个人次要责任者:
林虹
学科主题:
社会结构-研究
中图法分类号:
C912
责任者附注:
罗纳德·S. 伯特 (Ronald S. Burt), 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社会学与战略科学教授。
书目附注:
有书目 (第274-290页)
提要文摘附注:
本书提出了“结构洞”理论。这一理论, 将网络研究扩展到组织研究领域, 尤其对经济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用伯特的话来说, 结构洞就是“两个端歙人之间的非重复性关系”。简单的说, 结构洞就是指不重复的信息源, 是一个缓冲器,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信息传递模式。简单来说: 网络是由联系构成的, 在一个网络中, 经济人B与C都和A有联系, 如果B和C之间缺少更直接的连接, 而必须通过行动主体A才能形成联系, 那么行动主体A就在他的人际网络中占据了一个结构洞。显然, 人际网络中的结构洞越多, A在人际网络中的地位就越重要, 他调动人际关系为自己服务的能力就越强。所以经济人会尽力发展自己人际网络中的结构洞。伯特受经济学思想的影响, 他把社会网络--即本书中的结构洞--看作为一种可以谋取利益的工具和一种投资行为, 而其实际效果便是产出。在此基础上, 伯特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研究结构洞的效率与绩效的问题, 指出: 如果关系网络具有重复性, 那得到的信息就会雷同, 因此其效率也就不高。博特还特别强调网络结构自主性, 个体在网络中的位置越自主越好, 这样便可以控制其他人的信息传递而使自身信息在很大程度上的不重复, 从而使网络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随书光盘: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馆藏地 书刊状态
C912/23:2 01214206   西区3层      可借
C912/23:2 01214207   西区密排2区      可借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下面显示的内容
  证件号 条码号 Email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