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2145nam0 2200301 450
- 010 __ |a 978-7-5517-1851-6 |d CNY59.00
- 092 __ |a CN |b 人天842-0474
- 099 __ |a CAL 012018104516
- 100 __ |a 20180731d2018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辽宁港口群-东北腹地经济空间联动发展机理研究 |A liao ning gang kou qun -dong bei fu di jing ji kong jian lian dong fa zhan ji li yan jiu |f 董晓菲著
- 210 __ |a 沈阳 |c 东北大学出版社 |d 2018
- 215 __ |a 198页 |c 图 |d 24cm
- 300 __ |a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11CJL045) 阶段性成果
- 314 __ |a 董晓菲,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 辽宁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320 __ |a 有书目 (第182-196页)
- 330 __ |a 本书详细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港口与腹地空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总结, 并提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科学界定了港口群、腹地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分析港口-腹地联动要素及结构演化过程, 逐渐搭建我国港口群与腹地空间关系研究的概念与框架, 同时探究港口群与腹地空间作用研究的基础理论, 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重点探究辽宁港口群与东北腹地空间作用的演变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 分析近代日俄战争、辽河水运、南满铁路等不同时期辽宁港口群与东北腹地的空间作用过程。进一步分析新中国成立后辽宁港口群与东北腹地的演化过程, 特别是比较了大连港与营口港在东北腹地的协同历程, 揭示港口群体系以及港口群与腹地的经济联系空间规律。第四章 对辽宁港口群各港口在东北地区的腹地范围进行测度, 分析辽宁各港口腹地空间范围的演化进程, 剖析港口体系演化、交通经济带演化及港口群与腹地范围演化的主要特征。并进一步评价港口群与腹地联动的水平, 划分港口与腹地空间关系的地域类型。分析辽宁港口群与腹地联动影响因子与影响机制, 形成港口群与腹地空间联动机理框架。上述研究基础上, 构建港口群与腹地经济空间联动的调控体系, 结合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大背景, 包括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具体要求, 针对辽宁港口群与东北腹地联动情况, 提出推动辽宁港口群与东北经济腹地良性联动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 606 0_ |a 区域经济发展 |A qu yu jing ji fa zhan |x 研究 |y 东北地区
- 701 _0 |a 董晓菲 |A dong xiao fei |4 著
- 801 _0 |a CN |b CAU |c 20190326
- 905 __ |a CAU |d F1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