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10 __ |a 978-7-5201-1944-3 |d CNY69.00
- 099 __ |a CAL 012018014626
- 100 __ |a 20180125d2018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隐遁的社会 |A yin dun de she hui |e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斗蟋 |d = The hidden society |e a study on Chinese cricket-fighting from the view of cultural sociology |f 牟利成著 |z eng
- 210 __ |a 北京 |c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d 2018
- 225 2_ |a 田野中国 |A tian ye zhong guo
- 320 __ |a 有书目 (第245-252页)
- 330 __ |a 每到八月份的“虫季”,中国有百万“蟋蟀大军”开始围绕“蟋蟀”流动。该群体一直没有进入社会学研究的视线,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这一群体在蟋蟀收购时聚集在一起,收购完成,群体成员就会像蒸发了一样顷刻间消失在更大的人群中;第二,当这一群体的成员再次相聚,他们每个人都成了进出全国各大小斗蟋“堂口”的斗蟋者。因为“堂口” 要防止“公安”(国家)对斗蟋博彩的打击,所以往往只对“熟人”开放,这进一步增加了斗蟋人群的封闭性。但同时,这一斗蟋群体在中国存在了千百年,其中的人员尽管分布在五湖四海,但他们分享着同样的宏观历史叙事;阅读着同样关于蟋蟀的“古谱”;信守并遵从着几乎相同的斗蟋原则和规则;以类似的方式言说和行动。他们靠传统文化的连接,俨然在现代的中国形成了一个不为人知的 “隐遁社会”。斗蟋蟀不是简单蟋蟀在斗栅内的拼杀,而更主要的是在斗栅外人与人的较量。而他们较量的依凭不是简单对斗蟋技术的掌握,而是对内含于斗蟋传统文化的谙熟。另一方面,面对国家的“爆堂子”,一个生活于斗蟋社会中的真正斗蟋者不是简单地抗拒和躲避,而是把“嬉戏”的逻辑运用其中。他们把国家也纳入进来,当作了斗蟋嬉戏的另外一个反面参与者。从而,斗蟋文化通过文化的介入,呈现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国家-社会”关系样态。
- 510 1_ |a Hidden society |e a study on Chinese cricket-fighting from the view of cultural sociology |z eng
- 517 1_ |a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斗蟋 |A wen hua she hui xue shi jiao xia de zhong guo dou xi
- 606 0_ |a 斗蟋蟀 |A dou xi shuai |x 体育运动史 |x 研究 |y 中国
- 701 _0 |a 牟利成 |A mou li cheng |4 著
- 801 _0 |a CN |b CAU |c 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