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存书架(0) | 登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40

题名/责任者:
比较经济思想史:1776年前/柴毅主编
出版发行项: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ISBN及定价:
978-7-5227-2575-8/CNY98.00
载体形态项:
350页;24cm
个人责任者:
柴毅 主编
学科主题:
比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古代
学科主题:
经济思想史-中国-古代
中图法分类号:
F091
中图法分类号:
F092.2
责任者附注:
柴毅, 云南大学副教授, 美国三一学院访问学者, 云南省云岭大讲堂专家。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中国演化经济学学会会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国家民委基金一项、云南省级课题三项, 出版专著一部, 发表高质量论文(CSSCI)二十余篇。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思想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
书目附注:
有书目 (第347-350页)
提要文摘附注:
经济思想史, 顾名思义是阐释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 包括西方经济思想史, 也应包括中国经济思想在内的其他国别的经济思想。以1776年《国富论》诞生为标志, 经济思想频现并引领者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也逐渐形成了规范化的经济理论。相应的, 1776年之前的人类经济思想史则被定义为“前史”(如胡寄窗先生《政治经济学前史》, 日本高桥诚一郎《经济学前史》为典型论著)。本书从中国与西方经济思想史视角阐述1776年前的经济思想。对比各自时期经济思想的异同, 为学习者提供对此视角。西方经济思想按照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重商主义、重农学派的路径演进, 而中国的经济思想则按照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路径。此外, 从经济体制来看, 中西方都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演变; 从文化来看, 中西方都曾受到地区特殊的主导价值观念的影响; 从经济基础来看, 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基础行业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从治理结构来看, 都经历了(中央集权或相对松散)政府统治。全书遵循时间的脉络, 有了对比的基础。本书要做的是:在同一框架内对比中欧两种思想, 试图从历史上阐述经济要素发挥作用的模式具有多样性。
随书光盘: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馆藏地 书刊状态
F091/81 01396208   西区3层      可借
F091/81 01396209   东3层1区      可借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